阿甘游学2020-07-04 09:40:20
阿甘游学微评:
积极聆听确实很有用处,至少在很多情况可以使用,是一个难得的技巧。下面这个也是一篇突出的范例。
文/谢晓燕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水镜书院”(ID:shuijingshuyuan)
水镜书院——我为自己负责
水镜书院,一个专注于“责任教育”的学校,是一家以发展心理学、NLP(神经语言程序学)、萨提亚、华德福人智学等心理学为基础理论,提倡体验式教育的主动型学习场所。
我:“谈谈你现在的感受。”
K:“反正我做不了。”
开始考试了,但是K对于自己的这份试卷抱怨不停,迟迟无法进入考试状态。
我:“这让你觉得有些难以完成。”
“做不了”显示出态度消极,想要放弃。但是“难以完成”意味着有难度,但是还可以尝试。
K:“根本做不了。”
我:“这让你感觉到很沮丧。”
肯定孩子的感受,逐渐的对把外在分数注意力拉回到对孩子的内在心理的关注上。
K:“恩。”
我:“甚至有些绝望。”
K:“凭什么我的就要难些呀!?”
K有些愤怒的继续说道:“他(X)之前请假,但是后来我们还去玩也没有上课啊!而且有时候他学得还会比我快一些。”
K开始推卸责任,当面对自己承受不了的事情时,会很容易出现逃避的情况。
我:“你认为在水镜书院,你们接受的学习内容是一样的,有时候你学得快一些,有时候X会学得快一些。”
这也是对K的学习态度给予积极肯定,在学习中,K有时候会因X比他学得好而感觉受挫。既客观公正的描述他的学习,同时也对他的付出给予肯定。
K:“恩!凭什么我的题目就这么难呀?”
K说话的语气明显跟着柔和许多。我能感觉到K既为自己能做一份比X更有难度的试卷感到有优越感,但是同时也因为试卷太难而感到害怕。
我:“老实说,除了难过,除了绝望还有没有觉得不公平?”
K是一个追求公平的孩子,凡事要求公平公正。(在上面的对话里K出现了两次“凭什么我的就要难些”的话)
当他的情绪宣泄得差不多以后,我开始回应他之前的问题,并开始试探询问的感受,让他开始去有意识的觉察自己的情绪来源。
K想了一下说:“恩,有。我的(试卷)太难了,好多不会做。”
通过一步步的询问,K开始去追溯情绪的来源,并开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
我:“是因为这两份难易不一样的试卷,但是及格分数线却一样是60分,这让你不公平是吗?”
K:“恩。”
我:“这让你感觉到有压力?”
K :“恩。”
开始把潜在的感受逐渐拉回表面。
我:“你担心你不能及格。”
K:“恩。”
直面恐惧。
我:“不及格有什么结果呢?”
K有些泄气的说:“重考咯。
我:“那有什么办法不重考呢?”
K:“和他一样。”
我:“什么一样?答题的时间一样还是试卷一样?”
这个问题有些故意找茬的感觉,但正是因为抓到一个模糊的答案,所以才有机会去找到一个清楚的问题。
K:“试卷一样。”
我:“这不可能!”
面对K的这个要求,我立即坚决的拒绝了!
在关于做题这件事上,K向来是有一些畏难情绪的,总是倾向于选择自己能轻松完成的部分,而面对一些有些难度不能轻易完成的部分就会有较重的厌烦情绪。这次的试卷也是有意安排,有意的把他和X的试卷设定成不同难度,也是想让他能对自己的能力迈出挑战的一步,拒绝他的要求,同时也是给他心理暗示:我信任你!你不弱!你可以办到的!
K的今年10岁半,X8岁半。书院以混龄形式上课,分班的时候需要同时参考孩子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状态,综合考虑后会把某个阶段的孩子放在一个班学习。虽然K现掌握的知识水平并不比X高出多少,但是在目标设定上还是会明显区别于X。而且在考试初,我就已经告诉他这份试卷的难度是3年级的水平,所有开始就觉得有些畏惧,其实按照平时学习内容,试卷本也不难,但确实需要努力。只是K自己过于恐惧,而害怕尝试。所以这次试卷的一个目的主要也是希望帮助K克服内心的恐惧,突破他一贯的舒适圈。
K听到我拒绝他,略显生气,不解的看着我,略微思考过后,开始问我:“为什么呀?为什么我就要做难的呀?”
话题又回到了最初无休止的话题上,于是我打断了他,有意的想把这个话题聊到另一种转机处。
我:“停!我们现在是在说如果两份试卷难易不一样却为什么还一样是60分及格的事。”
集中注意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K:“恩。”
这次k的态度表现得很顺从,我也非常开心,因为感觉到事态已经开始出现光明。
然后我接着问:“那你觉得及格分数线设定在多少是你能接受的?”
让K明显能感受到我也在让步,这样孩子也有可能会逐渐撤走防御线。而当我们正式开始一起探讨对他真正有利的话题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正是事态出现转机的时候。
K:“50。”
K刚说完就急忙开始改口:“10分也行。”
说出10分后大概也觉得给出10分也实在有些太离谱了,所以又改口道:“30分。”
对超过自己能力的挑战,K很容易产生为难情绪,极容易沮丧。因此在K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更是注意帮助他设定清晰可见的目标,将大目标拆分成几个小目标,让K尝试逐步去解决。越来越多的小目标被解决了,K也逐渐积累了更多的自信心。
我:“我听到你回答了3次,第一次是说50分,第二次说是10分,然后第三次又说是30分,我感觉到你似乎还并不太确定,我希望你可以慎重一些,等考虑好以后再回答我。”
K想了一下,然后说:“30分……”,然后又改口:“我最多能考到20几分。”
听到K这么说,其实我很高兴,我认真的看了他一会,然后告诉他:“当我听到你最终根据自己的能力,终于评估了出了你能达到的最高分数是30分后,还能把及格线设在有一些危险的30分,这让我实在很意外。”
我:“这让我感觉,你愿意为你的考试再努力一些。”
适时的夸赞K,事实证明这对孩子很受用。当然,当人们得到别人的信任时,往往会更愿意竭尽全力的去做好它,而孩子更是如此。
肯定和欣赏,不是坏事。
K:“后面的题我还能做一些。”
我:“好!来握手吧!”
及时的做出回应,并选择了握手这个仪式,同时也预示着这是一份承诺。我们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做到“一诺千金”,孩子自会回应我们“驷马难追”的决心。
K:“恩。”
我伸出手来接住K的手,和他的手紧紧的握了一下。
我:“好!35分!”
K一听,突然很是好奇的望着我,问道:“为什么呀?不是30分吗?”
我笑着说:“因为我给了你一个“5”呀!”
哈哈哈哈哈哈,然后我就一顿坏笑,然后K也跟着笑了。
好啦,事情最后就这样幽默的解决了。如果你问起我还在最后考了多少分,我一定不会告诉你,他最后答了62.5分!真的比我预期的也高了很多。
事情的一开始似乎一点出路也没有,但是不停的峰回路转,事态也逐渐显露出光明的样子。
欢迎随手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下图二维码 关注【深圳水镜书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