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am公教活动丨让美术馆成为市民的精神家园

深圳美术馆2022-08-23 11:08:28


21世纪被学者称为中国的美术馆时代。作为一个城市美术馆的深圳美术馆,在新的时期功能更加完善,从最初的以展览为中心、以藏品为中心转向以观众为中心,日益重视和拓展自身的公共教育职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美术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美术馆与主流媒体合作,创新性地推出“画梦”、“家庭相册”等公共服务举措,为推动城市文化发展、树立城市的文化品格提供了新的思路。


“画梦”探索公共服务新方式

2007年起,深圳市属公益文化场馆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开放,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同年3月,一场前所未有的民间艺术寻访活动在深圳拉开帷幕,巨大的社会关注出乎主办方的意料。这场名为“画梦”的艺术关爱行动,不仅发掘和扶持了一批民间艺术家,同时还引发了关于构建公共文化平台、文化机构及媒体在文化领域自觉的承当意识等一系列讨论,成为全年度本地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各大报纸对画梦活动的持续报道


“2007艺术关爱行动——画梦”由深圳美术馆和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联合发起,用一年时间在全深圳范围内寻找民间书画家,无偿为他们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艺术展。活动持续一年,直接获益而成功举办展览的画梦人达到42位,其中16人举办了个展。这当中有深圳城郊的小学临聘教师、深圳乡村土生土长的自由创作者、工厂打工女孩、常年隐居在梧桐山下的梧桐山画家群体、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艺术创作的公司职员、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自由职业书法作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来自基层,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美术训练,但热爱艺术,虽然经济条件窘迫,始终怀抱艺术梦想,追求进步。


深圳从来就是个梦想涌动的城市,“画梦”正是为这座城市里的艺术追梦人提供了一个进入专业美术场馆实现梦想的机会,这是美术馆实现其公众文化服务功能的体现,也是对民间文化创造力的一次充分释放。,认为“画梦”给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多方面启示。它在保障市民免费享有文化福利的同时,给普通市民实现创造文化的权利提供了机会,这是深圳美术馆实现公共服务机构公益性功能的一项创新举措,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藏品走出美术馆亲近公众

深圳重要的美术馆大多集中在原特区内,大量生活在关外的人很少有机会享受美术场馆的文化服务。因此,美术馆必须由“静态”转为“动态”,走出去跟基层的观众建立联系,为人们提供一个平台。



2005年7月29日 “彩墨飘香 军民同乐—深圳美术馆藏华君武漫画作品军营展”,深圳边防七支队的官兵们在观看画展



2006年“艺术面对面——鉴赏专家走进盐田港”现场,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萧平先生主讲


2006年“艺术面对面——深圳青年书法十人展龙岗巡展”开幕现场


2016年艺术面对面——对话油画家吕中元


有40年历史的深圳美术馆,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大批艺术藏品,怎样充分地发挥这些藏品的功能?过去比较传统的做法是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馆藏作品展示,但走进美术馆来看展览的观众毕竟还是少数。经过认真思考,深圳美术馆决定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面对面”品牌系列活动,送美术展览、名家名作欣赏讲座进入社区、军营、学校、企业,与基层美术馆合作举行展览,组织学校学生、社区民众走进美术馆参观展览。“艺术面对面”活动持续多年,精心挑选馆藏国画精品、华君武的漫画作品、馆藏水彩画精品等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和基层美术馆,给社区民众、学校师生、广大美术爱好者、收藏家提供了近距离观赏艺术大师作品的机会。美术馆还同时举办多场次美术讲座,民间收藏书画艺术赏析活动等,结合展出的作品,普及美术知识,扩大观众群。



绘客厅——共鸣


艺术名家校园行——刘俊刚老师教你画山水


艺术名家校园行——彭锋教你如何欣赏当代的艺术


艺术名家校园行——邹明分享水墨写生随记


深圳美术馆前任馆长宋玉明表示,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美术馆的藏品走出画库,走到人民群众中间,让它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美术馆的公众性,普及美术知识,让美术馆、艺术家和市民成为朋友,让美术馆真正走进市民生活,努力打造公共服务型美术馆,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策划特色公共教育活动

近年来,国内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越来越丰富多样,,策划了一整套公共教育项目。事实上,这些项目早在去年已经陆续展开。


,目前国内各大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更多还是倾向于美术知识的普及与绘画技法的体验,大部分活动都依托于展览自身的资源展开,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在项目策划方面,具有时代特色、文化品格和延伸性的项目比较少,碎片化的活动比较普遍。为此,他针对深圳美术馆的自身特点和优势,策划实施了多个活动。“外师造化”的户外写生活动,主要在深圳美术馆所在的东湖公园进行,在不同的季节以 “山花烂漫”、“清塘荷韵”、“秋林浸染”等若干主题开展写生活动。“传移模写”则根据深圳美术馆展出的精品以及馆藏作品,进行技法讲解和现场临摹的活动。


hi当代艺术沙龙——纪柏豪:聆听的方式


多材多艺工作坊——皮上功夫:手工皮具艺术制作体验


多材多艺工作坊——黑白银盐摄影外拍活动

师法自然夏之写生:清塘荷韵


“传移模写”静观水韵——水彩风景临摹示范与交流



··——彩泥个性徽章DIY


同时,美术馆还推出针对不同观众的活动,比如针对儿童的“艺童玩”系列,注重激发儿童创造力;“多材多艺”艺术家工作坊今年推出了手工皮具艺术制作体验活动,“艺术名家校园行”让优秀作品和艺术家走出美术馆,深入布心中学,推出了“刘俊刚老师教你画山水”活动。针对本土艺术的“绘客厅”项目,每年确定一个艺术门类,邀请本土艺术家在小展厅做展览,同时邀请本土艺术机构、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家现场互动。游江认为,从本土文化切入,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源,调动参与者、艺术家和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沙龙、面对面、写生等活动推动本土艺术的创作,也从一个侧面推动了城市文化发展。(本文转自深圳商报2016年9月30日A38版梁瑛/文)




关注本土艺术,关注当代艺术

www.szam.org



2016年是深圳美术馆建馆40周年。深圳美术馆前身是深圳展览馆,始建于1976年,是深圳最早的艺术品展览机构,深圳特区成立后,经市政府批准,于1987年正式更名为深圳美术馆。建馆以来,深圳美术馆利用特区“文化窗口”的作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推进海内外艺术交流。今年我们将特别举办一系列馆庆的展览与活动,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与交流!